教育需要一点浪漫主义的精神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兰金仁 发布时间:2007年10月12日 收藏本页 打印本页

(教师大会上的讲话)

各位老师:

我们曾经谈过,教育需要一点浪漫主义精神。但也许有人会以为,浪漫主义就是脱离约束的意思,不是的。浪漫主义的境界并不是一种异想天开或充满爱情故事的幻想境界。在文学史教科书里,浪漫主义相对于现实主义而言,它体现了个性的张扬,它相信个体力量的伟大。人的身体力量虽然是有限的,但人的精神力量却是无限的。看过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吗?人并不能战胜自然,但是他在与自然做斗争的时候体现了伟大的精神力量。浪漫主义者在追求与大自然的交流与和谐相处的同时,相信人的奋斗精神是伟大的。

教育面临着深刻的转轨危机。一方面,高考这一面旗帜正发生着动摇、变化,新的教育理想正在萌发、显现。另一方面,以考试竞争为目的的传统保守的教育思想正顽固地坚守着自己的营垒,继续残害我们的学生,同时也在继续给我们的社会带来危害。在社会感觉一边倒的情况下,敢不敢和这样传统落后的教育思想作斗争?如何与这种陈腐的教育观念进行合理合法的抗衡,这是摆在每一个有良知的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历史课题。

前些时候,一位做公司的朋友谈到他的同学。说当年在学校成绩最好的几位同学,包括中学的和大学的,他们现在的景况反而都不太好。大学同学当中学习最好的,因为找不到工作,都继续读了研究生、博士生,但现在却仍然找不到工作。而那些成绩比较一般的同学却都在社会上混得不错。由此,我们引发了一番议论。

我们知道,前两年,杭州有一位一直当班主任的小学教师,经过十几年的跟踪调查,对原来班级里按照学习成绩排名的几十位同学进行了分析,得出结论说,排在前三名左右的学生,他们在社会上的工作一般是职员类的工作。而那些排在第十名左右,或甚至稍后一点的同学,他们当中却出现了不少体现出独创精神的社会拔尖人才。这件事情被当成第十名现象而曾经引起过不小的争论。

我们今天谈起这个话题,并不是为了说明考试成绩好的学生一定是没有出息的,更不是说明职员类的工作人员都是没有出息的。不是的。我是为了说明这样一个事实,即,那些在学校里书面考试成绩并不太好的学生当中,许多人都是十分有潜力的,他们有很多都是将来社会的栋梁之材。然而他们真正的水平在学校教育中却没有得到公正适当的评价。也就是说,我们这个社会没有给这些学生以出路。社会的挤压常常使学习成绩好的和那些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同学都只有一条路走,那就是设法让成绩好起来,或更好起来,考上重点,否则就完蛋。

我们知道,对于人的教育,除了学科学习的应试成绩之外,还有着更为深刻的内容,又是不可忽视的更为重要的内容,那是什么呢?是人的生存态度的形成。

这个问题太玄妙了,太不可琢磨了。为什么我们要抛弃现成的可以抓得到看得见的东西,比如考试成绩,却去谈论这些看不出成绩的东西呢?

这就是人对于社会的责任感的力量。我们知道,一个国家,为什么要搞义务教育?义务就是强迫的意思,每个公民都有义务去接受教育、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因为,你如果不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没有文化,你就是国家社会的负担,这样的负担多了,国家就贫穷落后,在国际上就挨打受气。相反,如果我们国家的公民,人人都有很高的素质,我们国力就很强大,我们在国际上地位就很高。那么文化是什么呢?它不是考试成绩,不是你识了多少字,它是体现在人的理解力方面的一种精神力量。有了深刻的理解力,就能帮助我们顺利地走完人生的路程。

学校教育的方式并不是用说空话的方式,它需要让学生动起来。脑子动起来,身体动起来。学科教育的目的就是让脑子和身体动起来。若要让孩子们从小就培养起对语言的敏感,对数字的敏感,培养起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的能力,于是就出现了语文、数学等学科的安排。若要让学生变得健康、灵活、美,就得让他们的身体动起来,于是就出现了体育、舞蹈等学科安排。要让学生培养起空间思维能力,让他们的想象动起来,于是就出现了美术的课程安排。动得越少,能力越差,动得越多,能力越强。大家看看,我们现在动得最多的是什么?是考试。于是我们学生的考试能力在世界上排第一。可是,除了达到互相竞争的目的以外,这又有什么实际的用处呢?

什么叫生存态度?

一个人的生存态度包含了他对环境的理解,对人生的理解,对生活中一切事物的审美趣味的高低。有了理解,就有了决定。一些人为什么要当流氓、黑社会?那是由他们对社会的理解所决定的。每个人都有他对社会、环境的理解和解释。他们的解释就确定了他们的行为方式。有些人有了优越的生活环境却还是要选择自杀。那是由他们对生活、人生的理解和解释所确定的。他的解释方式就确定了他要走结束生命的道路。

我们知道,好学生一般都是从小就非常配合的学生,他们配合家长、教师,听从指令。这种性格是一种天生的、很容易被格式化的性格。他们长大以后一般都能配合上级,配合环境的要求而力求把所交给的事情办好。若说他们的个性特点,最突出的恐怕就是诚实、办事严谨、不做越轨的事情,但同时,他们又是胆怯、懦弱、缺乏自主的勇气和想象力的。

我们的教育就希望人人都是同一个样子的。而且,教育者的毛病就在于,我们大家都以为,压力越大,成绩就越大。反之,没有压力,孩子们就不可能成材。

下面我想谈一点个人的经历。

在部队农场劳动,接受再教育的时候,我们有一头公牛,是公认的非常勤快的牛。不仅力气大,而且还善斗。有一次我赶着牛车去场部拉东西。在路上,我想试一下这牛到底能跑多快。于是就用鞭杆轻轻地敲它的后背,这牛很敏感,只要轻轻一碰,它就跑得很快,但我继续用鞭杆敲,不停地敲,想让它更快,想让它跑得跟马一样快。可它似乎做不到。就这样不停地敲打着,到了最后,情况变化了。牛突然站立不动,不走了。不论你怎样去敲,甚至用鞭子抽,用棍子打,都没有用处。它站在那里,就像钉子钉在那里一样。经过很长时间之后,不得不动用很无奈的方式使它动起来:用锥子刺激它的身体。结果,它发狂似地蹦跳起来,它不往大路上跑,反而跑到了田里,又站在那里不动了。

我们的教师和家长对待孩子的功课也是这样的。得了90分,要求得95分,得了95分要求得100分,得了100分还要求门门得100分。这样的要求似乎是对的,似乎是不断进取的动力,可是实际上,孩子们的心理在发生着变化,他们的直觉告诉他们:难道我们活着就是为了这个所谓的不断进取吗?正是这种纯属完美主义的所谓进取,让孩子们,也包括成人,形成了很大的压力,进而由于长期的这种压力而使自己的性格变得十分地忧郁。

可是教育的事情不能做简单化的决定。一方面,教育的过程本身就是生活的过程,我们不能用前半生的痛苦去换取后半生并不十分可靠的幸福。另外一方面,教育既然是人生的准备,那么我们准备的东西应当是全面的、扎实有用的,而不是片面的、急功近利的。

在纷繁复杂的社会里,教育应当为人格的健全和多样化做准备。如果把所有人都往一个模子里放,结果我们却制造了无数的精神残疾。社会需要各种不同能力的人,让他们去干那些最适合他们的工作。教育的目的应当是认识人们的兴趣和潜力之所在,引导他们最大可能地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因此,听话并不是不好,但是特别听话的学生往往却是越来越不用自己的头脑的学生,当他们独立生活以后,他们最大的特点就是脆弱和胆小。而重点班的学生尤其是这样。他们除了在学习成绩上面有竞争有快乐有悲伤以外,在生活的大背景中,他们却没有榜样,没有借鉴,没有启迪,没有比较。在他们的心目中,成绩优秀就是生活的一切,不优秀就是最大的不幸。可是,有些成绩不好但很聪明的同学,却并不像想象的那样悲伤,他们好像过得很愉快。如果没有来自于家长和教师的压力,他们或许会更加愉快。他们是怎么想的呢?他们为什么会那样想呢?他们有学习以外的兴趣吗?他们会有光明的前途吗?

有些做家长的,并不十分理性。他们掺入了太多情绪的成分。而有些情绪是来自于我们自私的考虑。比如说,孩子考得好,自己脸上有光,否则就觉得在同事、朋友面前没有面子。于是,孩子考得好,就喜形于色,得意洋洋,考得不好,就如丧考妣,茶饭不思。这种态度实在是太肤浅、太世俗了。我们为什么不站得高一些来考虑问题呢?

人的一生是短暂而赋含意义的。人们常说,人生就是要实现自己的价值。如果找不到自己能力之所在,兴趣之所在。只是跟着社会舆论,跟着别人的感觉走,那么如何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呢?找到自己的位置并不一定是要找到当官的位置,当老板的位置,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生存方式。

有些孩子,他们不喜欢坐下来读书,就喜欢运动。这是天生的,不是所谓多动症。那么,我们作为家长和学校就应当给他们提供条件,让他们多多地运动。让他们培养起对某一项,或某几项运动的能力。有些孩子喜欢手工,我们作为家长和学校教师的就应当给他们提供培养手工能力的活动方式。当评价他们的时候,就应当突出他们这一方面的能力,给他们做出适当的预言。

所以,在我们的学校,我们希望教师们主动地培养起自己在各方面的兴趣和能力,以适应孩子们的发展。

 大家都动起来,这是我们的口号。让学生动起来,教师就要动起来。体育的任何一个项目,音乐的任何一个项目,艺术的任何一个项目,甚至教师特殊的个人HOBBY,都可以成为我们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因此,我们正在突出我们的第二课堂教学,让它制度化,让它在教育的链条中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

各位,我强调一下,我们丝毫不是说不要考试。我们把考试看得很重要。为什么呢?我们这是个考试大国,人人都要考试,我们怎么能够拔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球呢?但要求得到好的考分的途径有不同。用强迫的方法、加大压力的方法去获得考分是不可取的。为什么呢?因为用那种方法不仅不可靠,而且还有很多的副作用。它会使很多孩子讨厌学习,讨厌学校生活,使他们憎恨老师,憎恨家长。很多人从此以后,见到书本就头痛,形成一辈子不爱读书的坏习惯。我们主张用淡化考试的方法来提高考试成绩。例如,我们在学习数学的时候,用简单做题的方式去体会、弄懂概念,把做题当成是游戏,当成是好玩的事情。这并不是做不到的。语文课程中,教师完全可以鼓励同学们去看课外书籍,指导他们去写自己喜欢写的文章,抒发自己的真实感情,写多了,文章就能写得好。

融合式教学就是要求我们用文化育人的方式去替代简单的考试育人。考试是什么?不就是评价吗?它并不是学习的目的,或者说,它不是学习的全部目的。所以,希望我们学校的老师们都能体会这些问题的本质,从而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改变自己的做法。

教育的浪漫主义,就是要敢于去想,敢于去做。有谁知道,我们今天所做的,不会是明天人人都该做的事情呢?

初中学生的学习方法与小学生不同之处就在于,初中学生更加需要自主地学习,而小学生则不是。 

既然中学生需要自主地学习,那么,他们就必须要有学习的愿望。假如小学时学习生活一直是愉快的,他对学科、教师都抱着一种好感,甚至心理崇拜,那么,他们就能顺利地进入中学学习。

破坏这种学习愿望的东西有很多:家庭破裂、父母感情淡漠、遗传基因的作用、周围不良习气的孩子的影响、教师不称职等等。
我们所能做到的是:

一、力求让教师都做到称职。称职的教师既能做学生的师长,又能做学生的朋友。他能带领学生进入学科以及环绕学科的文化领域。

二、用有效的政教工作纯净学生的学习风气、生活风气。对于每一位家长来说,教育的直接目标似乎是让孩子将来有事业的成功和一生的幸福。

可是,一个社会成功人士首先必备的品质是什么呢?是负责任。他必须把自己的名誉和尊严看得很重。有了这一条,就必然会具备另一条:诚实自信。这是现代社会中人所必备的一笔隐形资产。有了它,就有了很强的生存实力。

请不要相信耍小聪明搞狡猾的人可能会得到幸福。当纷乱的社会尘埃落定的时候,他会失去作为人的一生的大利益。因为他给自己树立了无数的障碍。

幸福是一种自我感觉。当你在德行上和自己所处的整体文化相和谐的时候,你就有了安定、幸福的感觉。你不会去做损害别人尊严、伤害别人的事情。

考试是什么?它是通向成功道路的敲门砖。

一个通过考试进入大学,比一个没有考上大学的人,他今后的道路要相对容易一些。

然而在我们这个考试王国里面,考试也就是一种能力而已。它叫考试能力。如果一个人一生当中只需要这样一种能力也就罢了。可它不是的,它其实就是许多种能力当中的一种。而且,这种能力一旦大学毕了业之后,就没有用了。

当考题发下来的时候,在考生的眼中,这些考题原本都是十分熟悉的。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就在于那些不太熟悉或完全不熟悉的部分。所以,在考试前,考生一般都要问一问考什么范围,超出一定范围之外,就一定会考砸。

这么看来,考试好与不好,完全看平时你有没有把那些该考或可能要考的东西琢磨透彻。你把它琢磨把玩得十分透彻之后,你就是考试能手。

重点学校,重点班就是在做上面这件事情。

一个负责任的教师,他的主要工作应当是,既抓好全面的素质教育,又抓好考试训练。他们之间应当是互为因果的关系,而不是互相抵触的关系。

有时,社会秩序被一些人破坏了。比如说,大家都排队上车,上得又快有好。人们习惯于遵守秩序。遵守秩序就成了做人的基本素质。可是,另外一些人就是不排队。他们用不文明的手段挤上了汽车。这时候,遵守秩序就变成没有用的素质。它就不是做人的基本素质了。
我们尽量在小学阶段将英文和语文的教学工作做好做扎实,这样,到了中学阶段,数学就有了比较充分的时间加以训练。

我们现在的小学六年级学生,其英文的词汇量和能力完全可以达到教育部课改教学大纲第四级。也就是说,将来,到了初中一年级结束的时候,我们就能达到大纲所要求的对初中毕业生的要求(第五级)了。

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关键的东西是学生阅读兴趣的形成。有了课外阅读的兴趣,也就有了对语言的整体把握,也就有了语言能力整体提高的可能。

如果不是为了考试,课本上的那一点东西,用很少的时间就可以学完了。

小学有统考吗?没有。所以,我们大可以不把考试放在心里。放开手脚去提高学生的实际语言能力和兴趣。

提高兴趣仍然要听、说领先,广泛的阅读跟进。老师的任务除了讲解课文之外,还要有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进行精确回答的准备。

有了这样的基础,中学的语文教学还有困难吗?

在学科教育中我们提倡文化的作用。一个中学生,他在学习之余,酷爱足球或篮球或摄影或其它任何一种体育、艺术的活动,这就好。

一个孩子,他在学科学习之外,有一门他自己喜爱的学习内容,比如文学、哲学、历史、经济或时事政治、科学等,这就好。

一个孩子,他在学科学习之余十分爱好搜藏:邮票、火柴盒、古玩、字画,或者任何一种小玩艺儿,这就好。

一个孩子,他除了课堂学习之外,还十分喜欢音乐:欣赏、器乐、声乐,并自豪地收集了许多音碟,这就好。

一个孩子,他在空间想象方面十分突出,除了学科成绩优秀之外,他还具有绘画、书法或空间设计的能力,那多好。

这些都是文化的范畴。它们看起来不是读书、学习、作业,可是他们比读书、学习、作业更加能够雕塑人生。

我们帮助学生做到这些,当然,首先要求老师们先补上这一课。我们这一辈的老师们过去所接受的教育曾经是一种不完整的教育。而现在,则需要我们自己来一个反省、提高和修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