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教育的理解与实践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兰金仁 发布时间:2007年10月12日 收藏本页 打印本页

——兰金仁校长访谈录

编者按:200211718日,中央教育电视台对我校兰金仁校长作了长达两天的专访,该节目预计会在今年正月初一的晚上730分的黄金时段播出,我们将兰校长谈话的录音剪辑整理后出了本期专栏,把它作为我们的校刊——《家长教育论坛》的创刊号。以下是访谈的内容:

记者:兰校长,现在各行各业都在探讨中国加入WTO以后的对策,教育要面向世界的口号现在正面临着实际的考验。您认为教育应当怎么去迎接这种考验呢?

兰:首先是对教育的定位。我一直把教育看成是第三产业,通俗的讲,就是教育应当有服务的意识。既然是第三产业,就应当做好服务。但是,我们传统的教育不这样看,我们很多年纪大一点的家长恐怕有过这样的经历,他们最怕自己的小孩犯了错误被老师叫到学校,站在老师面前那种战战兢兢的感觉就好像自己犯了错。这实际上是对教育定位的一种错位。如果我们始终把教育看成是一种施舍,一种供应,就容易让教育者产生蛮横的心理:我给你什么,你就得接受什么,你没有选择。于是,教育就容易产生另外一种形式的腐败。

记者:乍听您这么一说,恐怕很多人特别是教育界人士很难把教育和服务放在一块考虑,您能否对第三产业的服务这个概念作一个进一步的解释呢?

兰:我们在教育过程中的服务意识是以往所没有的。它不完全等同于社会上服务性、娱乐性行业的那种物质性服务(虽然它也包含着上述这种服务,例如:增加了对孩子们用餐、午休等生活的照顾,并不断提高这种照顾的质量;增加了作业辅导的工作,使家长基本上免除辅导作业的负担;家长如果出差、家庭有困难可以申请临时住校等)。它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服务。这种精神服务是园丁式教育的核心,是朝向全面关怀的一种教育。过去的教育都是属于灌输式教育。即便是启发式教育,也是另一种形式的灌输。可是园丁式教育是不同的。一个学生,把他交给一位班主任老师之后,他的各方面行为(包括教育、教学、身心发展等)都需要这位班主任老师,也包括所有接触他的老师的去进行全面地关怀。就像一盆花,浇水、施肥、除虫,都是园丁的事情,都必须认真做好。
园丁式教育说起来很简单,但要想将它的精神渗透到教师的观念中去,渗透到日常的行为中去,融合到文化课与个性培养的方方面面去,就是个十分具体的实践问题,而不是观念的问题了。

记者:既然您谈到了实践,我正想请教您:在具体的做法上面,你们是怎样落实这种所谓第三产业的角色演变呢?

兰:第一步是培训教师,我们的教师来自于全国各地,他们带有着浓厚的官办教师的色彩。他们需要洗脑、改变观念。首先让他们知道,过去那种对待学生和家长的态度必须转变。我们每一个教育者都应当重新认识教育,赋予教育新的内容。一方面,我们认识到教育的质量是学校生存的基础,另一方面,我们并不能在这种所谓求生存的低层面上徘徊。我们有更高的教育理想。这种理想与一种社会使命感密切联系着,与我们本人的生命状态密切联系着。教师的培训工作一般是由校长亲自进行的。自己先加强学习,把理论与学校教育的实际结合起来。给出教育观念、教育目标、教育方式、教育评价等。其次,还请学生家长、社会人士来学校举办讲座,我们还搞家长教育论坛,和大家共同研究教育。
第二步是将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都重新思考一遍。触摸社会需求,满足社会需求。不断地在此目标之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记者:兰校长,作为一个从事30多年教育工作的教育专家,您认为教育的目标到底是什么,或者说一个学生到学校来,我们应该给予他们一些什么东西?

兰:首先,我觉得目前教育界的现实所体现的目标很有问题。你要问教师和家长:你们教育孩子的目标是什么?大多数人的回答肯定是说要将他们培养成大学生。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做教师和做家长的,往往把考试看成是一种竞争行为。一个学生,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开始,就进入了这种竞争状态。他们的唯一目标似乎就是在学习过程中挤掉别的竞争对手,让自己考上大学。这是一种病态的教育。很多重点学校就是这样做的。我们都过于功利化,过于简单化了。其实,教育的内容十分广泛。文化课的学习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因此,我觉得教育最重要的是要培养文化课学习的能力与兴趣,具备了这些东西,学习就好办了。学校还应当是一个培养个性、形成修养的场所,要想做到这些,就必须通过各种艺术、体育、社会等集体活动,而不是通过说教去完成。同时,学校生活也就是生活本身,我们应当通过让学生热爱学校生活而形成对生活本身的热爱。

记者:您这样说,是不是就意味着,您不要文化课的成绩,不要考试成绩,而只要上述这几点呢?

兰:不是的。要获得好的考试成绩,我们有两条途径可以达到:一条是通过压迫的方法:我们用拼时间的方法,让学生没有星期天,没有晚上的休息,没有节假日。用各种刺激性方式让学生进入竞争状态。而这种方式的使用,并不是一年、两年,而是五年、六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它往往存续在从小学到高中的全过程中。这样做的结果,使学生极端厌恶学习,讨厌学校、讨厌教师、讨厌家长。而即便大家都这样做了,最终也只有大约30%的学生能进入大学,有大约70%的学生被淘汰。另一条途径就不同,它主张让学生在小的时候,忘掉考试,不要竞争。通过各种方式,充分地去品尝学习的乐趣,在课程的引导下形成能力。到了稍大一点,在初中阶段,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理解学习与自己将来的关系,从而形成自觉学习的习惯。这样做的结果,即便有些同学进不了大学,他们也不会厌恶学习,厌恶学校,他们将来还会有很多机会求得发展。

记者:具体到你们的学校,你看这样做会不会仍然有成功和失败的区别呢?
兰:从学校来说,我们的要求是,不让任何一个学生受到冷落。可是,因为各人的家庭背景不同,父母的遗传有差异,毕竟会有一些学生落后,但这种落后并不意味着将来生活的失败。现在的社会已经不像从前了,它将有各种选择的机会,将来生活中重要的不一定是重点大学的文凭,而是人的个性倾向和能力。我们正在与国外一些学校讨论合作的问题,估计下学期就会有明确的合作办学方式。我们的目的是要设法摆脱那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状况,给我们的学生寻找多一些出路。

记者:有人说现代教育就是工厂的流水线式的教育,学生是在流水线上按同一个模子倒出来的,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兰:你说的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学生的个性培养问题。现在教育界很多同人都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但是不知道该怎么做。实际上个性培养并不是一门课程,它贯穿在青少年生活的始终,学校做学校应当做的事情,家庭做家庭应当做的事情,它们并不能互相替代。一个学生,他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着遗传基因的支配,同时,家庭影响与这种遗传基因起着很大的作用。学校干什么呢?学校就是通过各种集体生活、教师与学生的交互作用、艺术和体育的活动等让学生摆脱孤僻、自闭、自卑、自我中心等不良倾向,尽快地达到社会化,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这种东西并不是靠说教得来的,它靠的是实际的社会活动、人际交往,是从各种有效的(语言、表情、情感等)社会交流以及成功与失败的经验中得来的。

记者:请具体地说,你们是怎样来操作的?

兰:我们利用所有的课余时间。例如,课间操时间,下午放学后的时间。我们的学生每一天最少有一个小时的自由活动,我们让他们有充分选择的余地,甚至选择后还可以重新选择。假如一个学生选择了手工制作,他感到厌倦了,想选择陶艺,也行。写个申请,班主任批准就行了。我们下午有各种不同的艺术活动:舞蹈、手工、美术、陶艺、书法、合唱,各种器乐包括钢琴、管乐等,还有足球、篮球、武术、跆拳道等。我们这样做的目的并不是培养一门技巧,而是培养他们生活的情趣,进而让学生热爱生活,让他们知道生活本身是多姿多彩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没有教学目标,它们都有具体的目标要求。而且,教师们一旦形成了观念的转变,那么,他们就会想出很多办法来实施这种学生的社会化训练。

记者:兰校长,让我们还是回到开头我们讨论的题目,中国入世以后全国掀起了一股学习英语的热潮,但我们感觉真正好的尤其是对于儿童来讲行之有效的英语教学方法并不多。恰好,前一段时间在《中国教育报》上看到一整版介绍您的《儿童智能英语》教学,据说在全国引起了较大的反响,您能否简单介绍一下?

兰:我们从1991年开始在深圳南山区进行了儿童英语教学的改革实验,从学前做起,效果比较显著。我们的做法其实很简单,我们把英语基础阶段的教学定了三个基本原则:第一个是从听到说,再到阅读和书写的渐进的教学原则。第二个是贯穿始终的课堂教学的游戏化原则。第三个是重复使用的滚动式教学原则。掌握好这些原则,再加上有课程标准作为引导,教学的效果就非常好。首先是效率高,只要学一个月就能上路。其次是学生能够保持比较持续的学习兴趣。

记者:英语教学的效率体现在什么地方呢?

兰:按照原来初中教学大纲的要求,学生毕业时能掌握800个单词或短语。可是,当时对掌握的要求也只能是在单词表上出现而已,学生能认、能写。这就算掌握了。然而它并不能算真正的掌握。真正的掌握应当达到熟练才行。怎样才能熟练呢?那就要进行无数次的使用和训练。我们所采取的方式,使学生到小学毕业时在口头和笔头上都能熟练地使用1000个单词及短语。可以熟练地进行一般性生活会话。也就是说,他们在教学实践中已经无数次地使用过这些表达方式了。学生记单词的方式并不是拿着书本背,而是实践,通过无数次的实践而达到熟悉。

记者:你们英语教师有什么感受呢?

兰:他们最大感受就是,他们能通过教学收到教学相长的效果。也就是说,教师通过教学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英文实际能力。以前的英语教学可不是这样的,中学英语教学的时间越长,教师的英文实际能力却越退步。此外,过去的英语教学的课堂是教师和学生都不喜欢的,是沉闷的,而现在的做法彻底改变了这种状况。教师和学生都能够产生激情,产生兴奋。
当一位教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产生沉闷感、厌恶感的时候,他就不可能热爱自己的职业,也就不可能爱学生、爱学校。因此,改变教学效率也是改变教师职业情感的重要的一环。

记者:兰校长,最后我想再请教您一个问题,我们注意到现在很多学校都冠之以中英文学校的名字,你们学校也叫中英文学校,您是怎样来理解中英文学校这个概念呢?

兰:从儿童发展(含小学和初中)的过程来看,语言是其整体智能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龙头环节。它和贯穿于始终的艺术是一样的。我们不仅重视语言能力的开发,而且还重视语言开发对其它能力的开发所起的作用。
我们重视语文,相信语文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它能给数学提供支持。我们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就重视识字量的培养,重视阅读理解的训练,重视听的训练。试想一下,如果学生在听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方面都得到了充分地发展,在上数学课的时候,学生在倾听概念、分析应用题、了解教师所说的话等方面就一定会比较到位。
英语教学是我们教学的强项。孩子们不仅在能力方面体现出快速的进步,而且还能保持着浓厚的、持续的兴趣。我们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在英语教学方面的效率将会得到社会的广泛了解。因此,英语和语文都是我们所十分重视的课程。
我们在语言教学方面的高效率是为了文化课整体学习效率服务的。也就是说,我们提高语言教学的效率就是为了提高各科学习的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就可以腾出时间来进行艺术、体育及其它各项课外活动了
我们把我们学校叫做中英文学校,并不是在做所谓双语教学这个概念文章(那种所谓全英语教学的道路是行不通的)。我们旨在督促我们自己:坚持自己的教育理念,走语言领先、全面发展的道路。因此,我们学校的口号是:英汉双语并重,德智体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