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充当的角色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刘畅 发布时间:2007年04月17日 收藏本页 打印本页
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充当的角色
 
刘畅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不自觉地扮演着知识“讲述者”、信息“传授者”、教学活动“领导者”的角色。教师特有的这种权威性,理所当然地把自己置于中心位置,学生围着教师转。但现在社会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不再以教师为唯一的渠道,教师只有正确认识、摆正自己的位置,才能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效益。因此,教师应确立“教即是学,学即是教”的观念,即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就是一学习过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就是教别人的过程,教师的角色应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导学者、合作者、评价者、“竞争”者。
 
一、所谓设计者即通过教学设计优化课堂,提高教学效果。那么信息技术课应该怎样来设计,它于其他学科有什么不同之处?
 
首先信息技术一门基础学科,具有教强的综合性,他涉及了很多边缘学科和基础学科,中小学信息技术主要培养学生认识信息分析信息解决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学生们用电脑就是如何去驾驭电脑,因此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性,整个教学环节设计要有梯度,要对学生有足够大的吸引力,尤其是针对小学生。此外,在整个教学设计上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动手时间,教师整堂讲学生没时间做是信息技术课的禁忌。朱子注:‘学而时习之’道,‘习,鸟数飞也。学之不已,如鸟数飞也。’这个说法极好。小鸟的屡次屡次的飞,用的是它自己的能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自己学、自己动手、自己动脑的机会。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做主人,充分表现自己。只有这样,才能谈得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才能达到一堂设计优秀课的目的。一堂课成功于否主要看它的设计,设计尤为重要,因此教师应当充当好“优秀设计师”的角色。
 
 
二、导学者
1、 帮助学生确定学习目标和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的内容、目的、以及实现目的要进行的方法,给他们制定目标,采取“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对于信息技术来讲比较适合。比如讲FLASH里面的引导路径,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制作一个花瓣沿着曲线飘落。然后让同学们动脑想一想怎样用同样的方法在FLASH软件里实现蝴蝶飞舞、太阳落山、雪花飘动,等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曲线运动。让同学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
 
2、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方法;
 
3、指导学生区分好与坏的信息,提高学生对信息的分辨能力;
 
4、启发诱导学生积极思考,活跃学生思维,培养学习兴趣;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学科,我主张“理论+实践”,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充分保证学生的实践时间。计算机主要是实践,上机课的课时应占信息技术总课时的70%以上,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实践所学的理论知识,并探索课本没有的知识,扩大知识面,更好地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同时,在学生操作时,教师应做到因材施教。
 
5、身体力行,为学生作表率,以此感染和影响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完善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
 
三、合作者
 
师生间相互交流、就某些问题进行讨论,既密切了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可在合作的环境中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师生合作可以教师与学生交换意见,比如对于某个任务,老师用了一种做法,可以向同学提问,有没有更好的做法,如果自己做都能用的什么办法,将学生的作品汇总后分类展示给大家看,让同学们之间相互讨论,也是一个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成果的机会。让学生的作品能够在全班、全校,甚至在网络上展现,给学生以自信;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计算机竞赛,培养他们从小积极参与的竞争意识、成就感,从而更好地适应这这个激烈竞争的社会。
 
四、评价者
 
教师可通过评价对学生具有导向、激励作用,帮助学生确定努力方向,通过学生的自控,实现学习目标。这对学生树立自信心,发展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对小学生上课采取“激励”的评价方式会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要在每个学生身上发现他们的优点,然后扩大他们的优点,进行表扬,这么会使学生产生自信,尽量不要去严厉的批评学生,因为他们还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对某些事物的认识上还处于懵懂状态,如果把他们对新事物的好奇心扼杀掉会让他们产生胆怯心理,不利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做一个积极的评价者对学生来说很重要。
 
五、“竞争”者
 
通过网络环境给教师学生一个平等的学习和展示的氛围,建立了师生间的平等关系,使师生的作品或成果在这种和谐的环境中平等“竞争”,既促进教师终生学习的意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