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洛因从这里流向世界
触目惊心的走私数字
今年1月下旬,来自联合国、中国、美国、俄罗斯、伊朗、中亚及欧洲各国的海关和禁毒政府官员、专家学者,齐聚里海之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在这里召开了主题为“丝绸之路国家的禁毒斗争”的研讨会。此次会议是2002年10月塔什干研讨会的继续。在研讨会中,记者获悉,1998年至2001年,从中亚经外高加索向欧洲走私的毒品达369吨,其中鸦片92吨、海洛因170吨、大麻84吨、印度大麻23吨。俄罗斯禁毒局官员透露,目前,仅里海地区每年毒品买卖和走私的贸易总额就达8亿美元,而且这一数字还在成几何倍数继续增长。
该官员称,根据俄罗斯官方2003年的统计数据,最近3年内,里海地区各国的“瘾君子”数量增加了10%,俄罗斯的吸毒者也增至520万,而每年俄罗斯境内的毒品走私和交易就达80亿至100亿美元。2003年,俄警方组织了20次“缉毒特别行动”,查获的毒品量为2002年的3倍。
目前,在里海地区活动着19个大的毒品加工和走私集团,它们网络庞大,组织严密。各集团间既相互竞争又彼此勾结。它们不仅把毒品沿“丝绸之路”运往欧洲市场,而且把一部分毒品散落在“丝绸之路”的沿途。而中亚各国政府一直在努力与毒品作斗争,国际禁毒力量也与之合作,力图遏制毒品在中亚的蔓延,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从总体上看效果却并不理想。俄罗斯和中亚各国警方都承认,由于从中亚各国到俄罗斯的铁路、公路及航空运输极其方便,因此,阿富汗—中亚—俄罗斯—欧洲这条贩毒通道,就成为“新月带”毒品走向国际市场的主渠道。而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及乌兹别克斯坦则是这条通道上的主要中转地,阿富汗每年生产的一半以上的毒品都是经这3个国家运出的。不仅如此,由于中亚各国的警察经验不足、武器装备落后、工资水平低,所以各国政府虽竭尽全力,但对这迅速蔓延的瘟疫却显得力不从心。毒品贸易不但腐蚀了各国百姓的身体,还滋生了当地政府的腐败,中亚成了毒品流行的又一处女地。
臭名昭著的“金新月”
目前,世界上有四大“毒窟”,分别是位于东南亚老挝、泰国、缅甸3国接壤地区的“金三角”;位于中、西亚的阿富汗、巴基斯坦、伊朗3国接壤地区的“金新月”;位于南美洲哥伦比亚的“银三角”和位于非洲西部几内亚湾沿岸地带的“黑三角”。“丝绸之路”之所以备受毒品问题的困扰,是因为它正好横穿臭名昭著的“金新月”地带。据说,阿富汗、巴基斯坦和伊朗3国的交界地带,在地图上形状酷似一轮新月,加之该地区盛产利润极高的毒品,故而被称为“金新月”。该地带包括巴基斯坦的西北边境省和俾路支省,伊朗的锡斯坦—俾路支斯坦省,以及阿富汗的雷吉斯坦和努里基斯坦等地区。这里人口稀少,交通不便,气候干燥,是个“三不管地带”,这为该地区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级”鸦片产地提供了可乘之机。
“金新月”是上世纪8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新鸦片产区。然而,在短短10年间,这一地区的鸦片产量就达到上千吨。上世纪90年代末,由于民族冲突、宗教矛盾和战乱等原因,“金新月”毒品经济圈进一步扩大,进而取代了“金三角”在毒品生产中的霸主地位,成为世界最大的鸦片产区。据统计,“金新月”罂粟种植面积达11万公顷,鸦片年产量3000吨至4000吨。目前,欧美毒品市场上的海洛因大部分都出自“金新月”,其中,欧洲90%的海洛因和美国40%的海洛因都来自阿富汗。
联合国禁毒署的报告显示,目前,阿富汗的罂粟种植居世界之首,占世界总产量的75%,而且其毒品成品、半成品的成交量也是全球第一。联合国毒品控制计划的数据显示,阿富汗境内鸦片和小麦种植收入的差异极为悬殊:1999年,阿富汗每亩土地种植小麦的收入为107.3美元,而鸦片的种植收入则为1549.3美元。阿富汗人均国民收入不超过300美元,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在这样的国家里,鸦片种植的高收入自然会激起老百姓的热情。从中,我们不难看出“金新月”迅速崛起、成为世界毒源“新生代”的原因。